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推出新書 首度披露搶救李小龍始末

【大紀元2013年09月11日訊】以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名號命名、香港最大型的急症全科醫院-----香港伊利沙伯醫院,10日推出新書發佈會,除講述伊院由60年代成立至今50年的經歷點滴,亦訪問到當年搶救武打巨星李小龍的醫生麥海雄,首次披露搶救李小龍始末。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10日推出新書發佈會,除講述伊院由60年代成立至今50年的經歷點滴,亦訪問到當年搶救武打巨星李小龍的醫生麥海雄,首次披露搶救李小龍始末。

專訪搶救李小龍醫生

32歲的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參與演出《死亡遊戲》期間猝死,關於他的死因一直充滿爭議。當時參與搶救的麥海雄醫生在他的新書中,披露搶救李小龍的經過。
麥海雄醫生在書中披露,當時被李小龍送到伊院內科後,他本人接獲醫院通知加入搶救,替李小龍進行心肺復甦。當年較他資深的鄭寶智醫生,決定進行心臟注射腎上腺素強心針,醫護人員共搶救了半小時,最終回天無力,證實李小龍死亡。
搶救無效後,麥醫生向李小龍親友瞭解事情經過,按當時病歷,他初步判斷可能是急性腦溢血。後來記者聞風而至,麥醫生由病房後樓梯離開。
第二天麥醫生與鄭寶智醫生和負責病理解剖的黎史特醫生檢驗李小龍遺體。
後來,麥海雄出洋留學,鄭寶智及黎史特出席死因庭作供。黎史特在庭上稱,未能找出李小龍直接的致命原因,推測可能與藥物過敏有關。
現今私人執業的麥海雄,稱當年的初步診斷不準確,又說做醫生要勇於承擔,以良心出發,基於專業判斷為病人診斷,就算最終錯了也問心無愧。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生於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32歲的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參與演出《死亡遊戲》期間,猝死於丁佩香港的家中,事件引起極大震撼。
據悉,李小龍的死訊突然如此讓人難以置信,很快傳遍全世界。媒體界掀起了一股探討李小龍死因的風波,甚至時至今日,人們還眾說紛紜津津樂道於李小龍的死因。 現任伊利沙伯


醫院行政總監熊志添、首任行政總監周一岳、第二任行政總監賴福明。
















周一岳真情剖白 慶幸97前基建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10日推出新書發佈會,除講述伊院由60年代成立至今50年的經歷點滴,

亦訪問到當年搶救武打巨星李小龍的醫生麥海雄,首次披露搶救李小龍始末。



在新書發佈會上,食物及衛生局現任局長高永文、曾擔任醫院行政總監的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等醫生高官,都有出席活動或者送上賀詞。
現任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的周一岳,92年至2001年期間擔任伊院首任行政總監,坦言對伊院感情深厚。1971年加入做見習醫生,從帆布病床接待病人做起,見證伊院的艱辛歲月。他回憶說,當年接手管理伊院時,正值伊院30週年舉行了首個開放日,吸引上萬市民參觀並瞭解到醫院的各層面環境。

香港名校拔萃女書院校長劉靳麗娟。(余鋼/大紀元)

周一岳在任9年期間,醫院得到擴充,並興建了多個醫療大樓,增加了多方面醫療服務。他透露在臨近1997時,當時政府部門都不知如何面對,於是他要求政府重建醫院,趁機為市民增加了多個醫療中心,包括癌症大樓等。他又贈言在場的高永文,如果有部門同事不想做事,可以用這招令同事工作有動力,亦令醫院有更新的機會。

沙士十二週 合作無間渡難關
第二任行政總監賴福明說,沙士爆發12個星期中,因工作量暴增,很多醫院日常運作都受影響,而伊院是唯一一個正常運作的醫院。他亦多謝週一岳當時作出的多項基建設施,幫助伊院走過沙士難關。現任行政總監熊志添則說,最開心的是醫院同事能夠合作無間。
該本介紹伊院50年曆史的新書,由兩間名校包括拔萃女書院和協恩中學生訪問過百名受訪者集結而成,參與訪問的拔萃女書院中五學生麥楚婷和協恩中學傅彥彤,亦分享了訪問趣事,場面感人。

食物及衛生局現任局長高永文出席新書發布儀式,並分享對醫院的看法。(余鋼/大紀元)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10日推出新書發佈會,除講述伊院由60年代成立至今50年的經歷點滴,亦訪問到當年搶救武打巨星李小龍的醫生麥海雄,首次披露搶救李小龍始末。

麥楚婷讚揚訪問醫生待人處事的態度,令她感受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道理,而沙士期間香港醫生主動投入救助行列中,也盡顯醫生的敬業精神。傅彥彤則笑言一生中有機會參觀醫院,是非常愉快的經歷,當中最特別的經歷是參觀殮房,原本以為是黑壓壓一片,但參觀後才認識到殮房也很專業,令在場人士忍俊不禁。

另外,伊院前線人員還曾參與拯救1996年嘉利大廈釀成41人死亡的五級大火、1997年釀成17死的尖沙咀Top One卡拉OK大火中的傷者,過程均記錄在這本五十週年新書當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