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炒日本樓 恐賺價蝕匯


日本上周發表白皮書,年齡介乎30至40歲的國民買樓比例,由八三年的53%,跌至○八年的39%,而租樓比例則由40%升至60%。最近有日本豪宅來港展銷,保證租金年回報2.2至4%。曾在日本生活數年的加拿大人,三年前起在東京買入面積小至120平方呎的小型單位收租,租金回報高達10%。日圓兌美元近日又跌穿100,港元購買力上升,日本勢成為另類物業投資市場。

上周五晚上七時多,在中環一間酒店會議室裏,三、四十名中年人專注聆聽一個日本樓盤的說明會。

這個位於東京麻布的新盤,就在東京鐵塔附近,兩房(638平方呎)及三房(832平方呎)單位售價門檻分別為6,190萬及8,970萬日圓(約480萬及700萬港元),並設代租服務,扣除費用後保證租金年回報2.2至4%不等。中銀日本提供的按揭息率約2.5%,但只可借樓價50至60%。

上班族吼市區的骰戶

在港定居21年的戴龍(Christopher Dillon)本身從事顧問工作,曾在東京住三年(八九至九二年),一○年開始在東京買樓,至今手上有三個小型單位收租,並即將買進第四個,「在麻布區的高級公寓,收租回報只有3至4%,而我買的單位都位於市區,方便上班族返工,但面積只有24平方米,最小的更只有12平方米,但回報率有7至10%!」他說日本只有實用面積,發展商不能「發水」。

在港、日均有物業的戴龍,目前只投放約一成資金在日本「磚頭」上,他直言東京樓價不高,5.5萬美元(約43萬港元)已可買到一個小型獨立單位,同一價錢在香港只買到一個車位,「香港樓市,人人尋求資本增值,但東京樓市,尋求的是收息回報(Yield),其實香港樓價已近頂,相反日本樓價則在底,分散投資十分重要。」

戴龍指,在日本放租好處多,譬如租客「企理」、準時交租,「在日本租屋,租戶要找家人當保證人,欠租的話,保證人要上身,甚至有公司專門替孤兒承保,而且即使是低下階層聚居的小區,街道衞生和治安也很好,若在美國,那些社區都是充滿罪惡和垃圾。」

東京約六成人口居住在23區內,總人口自一○年開始下降,但居住在中央五區(涉谷、新宿、港區、中央及千代田)人口更不跌反升。

東京買樓僅一成外資

以金額計,外地買家去年佔倫敦及紐約樓市分別63%及31%,而東京只有10%,即九成都是本地買家。仲量聯行資本市場主管水野明彥表示,在日本買樓,很多經紀只會說日語,而且文件都是日文,增添外國人在當地買樓的難度。

戴龍本身略懂日語,而且在當地有人脈,方便他入市,他承認有時也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但他指近年當地奢侈品行業都攻中國人市場,不懂日語的港人到當地買樓也不難,但日本樓市不像香港般透明,「在香港,可以輕易在網上找到成交、估價等資訊,但在日本要經物業代理才可進入不動產流通機構REINS的資料庫,而且已出租的物業是不能睇樓的,日本人視之為不禮貌。」在日本買賣物業時,要買賣雙方同場以口頭確認資料,包括是否凶宅等。

在日本買樓,要注意購買地震保險,保費會按地區、建築物料、樓齡及抗震力來計算,以東京一般房屋為例,保額1,000萬日圓(約78萬港元),年保費1.7萬日圓(約1,330港元)。

美國樓價搶高,銀主盤已被各地主權基金買晒

美國樓價搶高博未升完

美國樓市在次按風暴後爆煲,但去年起漸見起色,今年四月美國20大城市樓價指數按年更升達12%,為七年來最大的按年升幅。經營美國物業銷售25年的美亞置業投資董事長梁健立表示,「數年前美國法院門外的銀主盤拍賣,15個人競投100間屋,現在是100個人爭15間屋,好難再買到筍盤。」

量寬後資金湧入樓市

梁健立說,佛羅里達、亞利桑那、拉斯維加斯及加州是○八至一○年間,樓價跌得最慘痛的州份,但近年的反彈力亦最強。「美、日量寬,資金都湧去買樓,英國、澳洲學生公寓好搶手,美元趨勢向上,令美元資產動起來。美國銀主盤近一、兩年已被各地主權基金買晒,盤源主要來自兩房(房利美及房地美),每次可能買3、5億美元物業。」

曾在三藩市生活、兒子現居住加州的梁健立說,去年下半年起,港人買美國物業的興趣每季遞增,100個買美樓的港人,少於10個為自住,九成人買來投資收租,最好賣的價位是8萬至15萬美元(約62萬至117萬港元),大多平價單位不做按揭,因為借貸成本高,在次按風暴後,當地銀行審批按揭極為謹慎,安排貸款費用達2至3%。至於外國人做按揭,必須經有提供Foreign Program的銀行辦理,息率較美國人高1.2至1.5個百分點,即30年定息約5至5.5%,借貸成數也只有50至60%。

美需徵收資產增值稅

對於美國要徵收資產增值稅,梁健立說,每人有3萬元免稅額,假設一對夫婦買一個價值10萬美元的物業,樓價升了50%後沽出,賺了5萬美元,二人合共有6萬元免稅額,不用交相關稅項。他說,聯邦政府稅全國劃一,外國人入息稅首3,900美元免稅,3,900至7,800美元稅率10%,7,800至3.5萬美元則為15%,州政府的稅率不高(以稅務顧問為準)。

但他提醒,在美國買銀主盤或短售屋(Short Sale)時,必須查明業權(所有債權人),確定上手業主清還債權銀行及再融資公司款項、房產稅、物業管理費等,否則新業主要承擔負債。

仲量聯行亞太區董事王美嫺亦表示,近月有關海外物業的查詢多了10至15%,「環球投資市場近月表現欠佳,在沒甚好的投資機會下,錢只得放在銀行,香港人開始『身痕』,可能由最初尋求較港元存款佳的投資機會,到買賣外幣賺到錢,又覺得唔夠,進一步考慮買『磚頭』,在海外置業的人士一般對當地貨幣有一定認識,而且本地遲婚族愈來愈多,年齡35至45歲才結婚生育,仔女入大學時都差不多要退休,倒不如把握黃金搏殺期在海外買樓,仔女將來海外升學時又可以入住。」

「發達之道」

港產漫畫家馬榮成,窺見其「發達之道」,
擅長樓市投資 身家數十億
具體專訪內容暫不「劇透」,而憑《中華英雄》和《風雲》畫出彩虹的馬榮成,同樣擅長的是樓市投資,目前擁有半山倚巒等逾30項物業,身家達數十億元,他也很可能是全球最有錢的漫畫家(日本最富有的《龍珠》作者鳥山明據估計身家約18億港元)。所謂「大富由天」,「武林神話」不易複製,例如他的創作天才及投資戰績絕大多數人都難以仿效,然而箇中亦有可借鑑之處,姑且把其「發達之道」整理如下:
 
一、專藝創富
馬榮成20歲開始畫《中華英雄》,3年後(1983年)高峰期每期銷量達20萬冊,超越了其老闆黃玉郎的《龍虎門》(高峰期銷量14萬冊);正如馬榮成自述:「每個後生仔都想成為黃玉郎,但我23歲就超越了黃玉郎。」
 
按《中華英雄》初期售價3元,每周賣20萬冊,等於每月創造營業額240萬元。在1989年「斬手」事件後,黃玉郎曾透露,馬榮成每年收入(包括底薪、稿費、花紅)達600萬元;資料顯示,太古城一個實用面積582方呎兩房「則王」單位,在1989年成交價約100萬元,換言之馬榮成當年年薪可以「夫披」6個太古城單位。及後馬榮成自立門戶,並推出更受歡迎的《風雲》系列,收入更上層樓。憑着創作天才猶如「印銀紙」,馬榮成其實不必投資出色,只要避免像影星謝賢或黃玉郎般「散財」,已可自然富起來。
 
二、性格孤寒
然而,「守財」談何容易,再以黃玉郎作比較,同為畫壇宗師,輩分高過馬榮成(年齡大11歲),成名和發達都更早,偌大一個玉郎集團,旗下除了《龍虎門》,還有《醉拳》、《如來神掌》等熱賣作品,後來更成功推動玉郎集團上市,讓其在1986年身家已達20億元。然而,黃玉郎正因無守好財,在1987年炒燶股票,不但輸到入肉,還擅取上市公司3000多萬元公款,被判監4年。1993年出獄後雖憑《天子》、《神兵》等系列東山再起,惟已錯失太多籌碼和機遇,今日身家難與後輩馬榮成相提並論。
這可歸結於兩人性格差異,黃玉郎愛以「皇帝」自居,喜歡大批手下和朋友簇擁,花錢大手大腳,而且往往只看到機會而忽略了風險,以致過度樂觀,又不重視細節和數字(皇帝不會管這些,全交由祈文傑等親信代勞),這種性格自難「守財」。相反馬榮成出名「孤寒」,對於手下最多一分貨給一分錢,即使其好友少傑(翟平輝)以及曾為其捱刀的崔源發也不例外;在「斬手」事件後,馬榮成日益不信外人,其天下出版社長期交由親妹馬淑珠擔任CEO揸數。
但從商業角度看,「孤寒」實非貶意,反而代表注重成本效益和微觀管理,所謂應使則使,包括邵逸夫(一張信紙剪開幾次用)、邱德根(限員工用幾格廁紙)等一代富豪均擅長此道,甚至可視為長期富裕之必備條件。
三、投資心態正確
馬榮成最值得大多數人學習的,在於其擁有正確投資心態,例如在《信報月刊》專訪中所講,「如果你有錢,卻懶得管,就唔值得有錢!」實屬理財學至理名言。馬榮成買股票和買樓皆親力親為,現時手頭只有兩隻收息股滙控(00005)和盈富(02800),不買基金,「因不愛別人代勞,輸也要知道為何輸」。至於其投資主力當然是樓市,緣於他在畫畫之外,對於睇樓和裝修設計也有濃厚興趣,「買樓係我興趣,不會假手於人」。因此他至今幾十次交易及手持逾30個物業,均屬親自勤力睇樓而來。
 
親力親為之餘,他還勝在「平常心」,不像黃玉郎喜歡勇猛短炒賺快錢,馬榮成每次買樓均視作長期投資,亦不強求「撈底」,只考慮是否心頭好及物有所值,「唔係每個人都可以在最好時機做決定,我從來無想過撈底,主要是看這件嘢係唔係值得呢個價。」憑樓市發達,難得他沒荒疏本業,繼續每日「工作狂」十幾小時,《天下畫集》在後期仍有4萬冊銷量,成為逆市奇葩;這亦因投資樓市相對不費神:「股票波動大,影響心情,寫稿或睡覺時,股市大跌,點算呀?」
 
持平常心者,反而往往買到平貨,最為人知的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他以7600萬元買入豪宅倚巒單號屋,現已升值逾兩倍。當然,前提是要像馬榮成般,憑着成功本業(漫畫)及過往投資基礎帶來穩定現金流,才可安心持貨及隨時出擊。在1997、2003、2008年樓市大跌期間,馬榮成同樣安然渡過甚至趁低吸納,沒有翻艇。
 
四、食正地運
所謂地有地運,不同地區適合投資不同資產,不容拗頸,最明顯的是香港宜買樓,美國宜買股。例如畢非德若在美國專注房地產投資,恐難有今日身家;而香港憑投資股票賺大錢者寥寥可數(反而「印股票」較有機會賺錢),買樓而賺到小型(1億元以下)以至中等(例如馬榮成)財富的例子則數之不盡。有說「一遇地產便化龍」,霸氣如雄霸也難「逆天改運」。馬榮成21歲首次拿到豐厚花紅,便一擲75萬元買入北角城市花園單位,自此走上「正路」,在樓市不斷滾動積累,結合其他因素,滾出幾十億元身家。
sourc:e; 信報財經新

購買日本樓涉及不少稅項

準買家亦須注意,購買日本樓涉及不少稅項,且加租亦不容易,故短綫炒賣並不適合。
購買日本住宅涉及相當多的稅項,包括有登記免許稅、房產取得稅,稅款為日本政府按照單位的估值2%至3%。亦有印花稅,與香港購買住宅物業所繳交的印花稅相類似,稅款須視乎單位成交價而定,介乎2,000至10萬日圓不等。
買家亦須繳付代理佣金,一般為3%,另有消費稅,自本年4月起已調高至8%,上述提及的稅項均屬一次性繳費。
除此之外,單位的業主每年須繳固定資產稅及都市計劃稅,簡稱「固都稅」,為單位估值的1.43%,業主亦須就租金收入繳稅,一般為5%。
物業5年內轉售 稅率30%
而且,業主如轉售物業,須支付資產增值稅,假如單位持有5年內易手,須繳轉售賺幅的30%。
5年後則為賺幅的15%。東日物業顧問高級經理奧山千香子指,境外人士所繳的資本增值稅稅率已較日本人為低,日本人持有的單位如在5年內轉售,稅率是36%,5年後則為20%。

Summary:
1)登記免許稅
2)房產取得稅
3)印花稅
4)代理佣金
5)消費稅
(上述提及的稅項均屬一次性繳費)

6)每年須繳固定資產稅及都市計劃稅,簡稱「固都稅」
7)資本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