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月入7萬的中產在網上「呻窮」成為熱話,坊間卻有月入9萬的家庭,既要供樓又要養兒育女,每年去4次旅行之餘,還有一半收入可「落袋」。
投資有道的男當家,以簡約生活解構成為快樂中產的秘訣。學者建議中產在理財上分清優次,先滿足「需要」再考慮「想要」。
全職爸爸靠投資 買樓收租
岑皓軒(Matthew)是全職爸爸,對於持家之道他一語道破:「要看你的錢是花在負債或是具增值的資產上。」05年他靠工作及投資儲得60萬元,之後全職炒股,翌年沽清股票,以200萬買入麗港城一個兩房單位。
08年物業升值近倍,他將單位加按套現,再買一個麗港城兩房單位,實行以租養貸,2010年他曾擁有3個總值近千萬的物業。兩個兒子出生後他全職湊仔,連外傭也不用請,靠炒期指及期權,每月賺萬餘元。
近年政府出招打壓樓市,他把兩個物業變賣,套現約700萬投資內地物業,在成都購入3個寫字樓,現時每月收租近4萬港元。
兒讀學券幼園 身教代興趣班
Matthew為兒子選擇學券幼稚園,孩子也沒上playgroup或興趣班,「我自己湊仔,身教、家庭聚會,再加上旅行,已是最好的學習。」任中學教師的岑太說,平日愛跟兒子閱讀及畫畫,常去郊遊露營,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
另外,由於吃素,平日飲食簡單,主要食蔬果及自製酵素,別人過年食山珍海味,他們反而慳一大筆。簡約生活令一家人一年可以去4次旅行(東南亞為主)之餘,尚有一半收入落袋。
學者:先滿足需要 再考慮想要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開支預算不應高估個人能力,「有些人會把中產生活定性,例如認定是中產,就要住甚麼樓,揸甚麼車,子女又要讀名校等。」他建議中產在理財上分清優次,先滿足「需要」,再按資金是否鬆動,按次序去滿足「想要」。
智才投資學會行政總裁羅振邦亦指,Matthew以租金作固定收入來源,不用工作已可享退休生活;又懂得善用政府資源毋須為孩子教育額外花費。他更欣賞Matthew眼光,適時投資內地商廈,無論在收取人民幣租金及存款利息上,都是勝算。羅建議中產若想「慳家」,又不想生活質素大變,可考慮在每項使費打九折,適應後再逐步減至八折,循序漸進會較易接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