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搭火車遊廣州.下 (石室聖心大教堂 上下九 沙面) | 韜滔不絕

搭火車遊廣州.下 (石室聖心大教堂 + 上下九 + 沙面)
石室聖心大教堂/上下九步行街/沙面島 (13 OCT 1013)

廣州的文化藝術區和其「新中軸」核心商業區昨天都一一到過,
今天就探訪一下其舊城區——越秀區和荔灣區。


● 是日行程第一站——石室聖心大教堂

出發前,先享用酒店的自助早餐充充電吧!
粵海喜來登酒店的自助早餐選擇不少,味道亦不錯,
不過為了在餘下的行程多嘗一點美食,早餐就不要吃得太飽了。

中午check-out酒店,從新城區出發前往舊城區,
第一站是位於越秀區的石室聖心大教堂。



僅存全石構哥德式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Map ]

來到舊城區,當然要看看其舊建築。
在越秀區一德路一帶眾多的老騎樓當中,一座大型的西式建築矗立其中,
她是全東南亞最宏偉的哥德式天主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


● 勞動路(原稱聖心路)兩旁皆為廣式老騎樓

搭地鐵2號線到海珠廣場站,從B2出口出站,
沿著一德路一直向西行,經過萬菱廣場繼續走,
見勞動路轉右(北)便見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建於1863年,於1888年落成,
由法國建築師設計,本地工人興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教堂座落之地原為兩廣總督部堂衙門,由於《中法北京條約》中之不平等條款,
清廷被迫把該地劃予法國政府興建天主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因而建立。


● 教堂外車水馬龍

石室聖心大教堂被譽為「東方巴黎聖母院」。
有說其建築可媲美巴黎聖母院,事實上,
她們同是世上僅存四座全石構哥德式教堂之一員。


● 站在莊嚴的百年老教堂前

全座教堂包括牆壁、柱、兩座塔樓等都以花崗岩砌成,因此稱作「石室」,
興建的時代並沒有機械輔助,以全人手建造,因此花上了二十五年才完成。
(建築所使用的岩石都是於香港開採並運送到廣州的)
走進其中,恍如置身歐洲的大教堂中,一樣的瑰麗堂皇、一樣的神聖莊嚴。


● 西式建築用上中式獸頭排水口

教堂的正面彷照法國巴黎聖克羅蒂德聖殿而建;
中殿和半圓形殿則參照法國的圖勒大教堂設計。
有趣的是,教堂雖為西式建築,排水口卻用上了中式獸頭排水口,
可惜的是其中兩個獸頭已被破壞,現今見到的是復修時重新裝上的。


● 西塔上的時鐘

教堂正面兩座尖塔,地面至塔尖高58米——
西側石塔為時鐘鐘樓,每逢整點響一次,是廣州最早的報時鐘;
東側石塔則安放了數個法國運來的銅鐘,每有禮拜就會敲起莊嚴鐘聲。


● 左:西面之奠基石;右:東面之奠基石

奠基石於一座教堂來說尤其重要,象徵著上帝和其對教堂的祝福,
教會多會於石上刻上有代表性的字句,有時會把時間囊、
聖物如殉教者的聖觸(遺骨)等特別品藏於奠基石中。

而石室聖心大教堂的兩座奠基石就分別位於東西塔底部。
見到東西兩座奠基石各刻上了一句拉丁文——
西面刻著「ROMA 1863」;東面刻著「JERUSALEM 1863」,
象徵著羅馬天主教會發源於東方的耶路撒冷,並於西方的羅馬興起;
而「1863」正是教堂的興建年份。
不說不知,奠基石底下亦分別藏有來自羅馬和耶路撒冷之泥土和石頭。


● 正門頂之圓形玫瑰窗

● 聖殿內部一偶

教堂平日並不對外開放,逢周日則會進行多場不同語言的主日彌撒。
彌撒歡迎任何遊客與非信徒參與,唯不能於聖堂內隨便參觀拍照。
若只想進內參觀拍照,建議於周日非彌撒時間探訪。

Quick Check - 主日彌撒時間表:
上午 06:30(廣州話)
上午 08:30(廣州話)
上午 10:30(普通話)
下午 03:30(英 文)

我們於星期天烈日當空的中午到來,走進聖堂內,
裡面正進行詩歌唱詠,坐在當中,把身體和心靈靜下來,
一面聽詩歌,一面欣賞著這神聖的建築也不錯吧。

● 水晶吊燈和彩繪玻璃窗

● 哥德式尖肋拱頂

● 閘上字母相信是巴黎外方傳教會(Missions Étrangères)的標誌

在教堂裡待上了約一小時便出發前往下一站了。



古色古香西關商廊:上下九步行街Map ]

離開越秀區,前往被譽為「最具嶺南特色」的荔灣區。
常有聽說:「東山少爺,西關小姐」,
裡面所指的「東山」為現今越秀區東面一帶;
而「西關」,就正是荔灣區的舊名稱。
兩地均為老廣州權貴聚居之地,至今仍留有舊城不少老建築和文化。
荔灣眾多古色古香的景點都值得一去,今趟就選其二吧,
首先來到西關歷史悠久的老商廊——上下九步行街。



搭地鐵1號線到長壽路站,從D2出口出站,
沿著寶華路向南行左轉至第十甫路就是上下九步行街。


● 地鐵站出來的寶華路已是上下九商圈的一部分

其實上下九步行街之商圈並不限於上九路、下九路和十甫路,
由離開地鐵站後的寶華路開始,到十甫路、下九路、康王路、上九路等
都屬於上下九商圈涵蓋的範圍,長度超過1.5公里,可以逛上一整天呢!


● 兩旁騎樓延綿不絕

走在上下九步行街,最引人入勝的並不是花多眼亂的商舖食肆,
而是街上延綿不絕似的廣式老騎樓...
廣州近十數年發展急促,城中無數老騎樓早被清拆,
就如同北京的老胡同一樣,買少見少,直至近年才開始對騎樓街區進行保護。
而上下九這裡的騎樓群,就是廣州保存得較好而且規模最大的。
(之前提過越秀區一德路亦屬廣州僅餘36條騎樓街之一)


● 平安大戲院

騎樓就如同新加坡的「店屋(shophouse)」或香港的「唐樓」,
建築底層的門廊擴大為行人廊,行人廊上方為二樓或以上的樓層。
底層通常用作店舖,走在騎樓下的行人廊既可遮陽又可擋雨,
方便行人在底層商舖逛街,是非常貼心且聰明的設計。

● 騎樓下既可遮陽又可擋雨之行人廊

● 上下九廣場

騎樓外牆多刻上各式各樣雅緻的浮雕花紋,走在這上公里長的騎樓街,
就如置身於民初電視劇集的場景中,充滿著老西關風情。


● 知名老號——蓮香樓

除了老騎樓,上下九這裡亦有不少經典老號如陶陶居、蓮香樓、廣州酒家等。
在下九路平安大戲院至婦兒百貨公司一帶還不時會遇上經典的「雞公欖」!


● 經典雞公欖

雞公欖是廣州經典小食,就是上一代香港人所稱的「飛機欖」。
老香港往時在家中一聽到歌聲即是飛機欖叔叔出現了,
只要向大叔大叫要一包飛機欖,大叔就會準確的丟上來給你,
收到飛機欖後把錢丟落樓下就可以了。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賣飛機欖早已成為「夕陽行業」,
一來高樓愈起愈高、二來從事飛機欖的人愈來愈少,在香港幾成絕響...
(正在寫這篇文章時,驚聞香港「飛機欖之父」基伯日前離世...
 見蘋果日報12月13日報道:別了!飛機欖之父

廣州的雞公欖與香港的分別就是大叔會吹著嗩吶叫賣,
並且頭戴草帽、頰塗胭脂,身上掛上彩色的大公雞。


● 雞公欖大叔在吹嗩吶

在上下九的這位雞公欖大叔是官方為保存廣州傳統特許他在街上擺賣的,
不過路人大都愛找他拍照多於買雞公欖啦!



百年老字號:陶陶居Map ]

走在上下九步行街,不難找到一些老茶居,
今趟選擇光顧位於第十甫路的百年老號「陶陶居」。


● 陶陶居

陶陶居開業於清光緒年間,辦茶樓前是一家名為「霜華書院」的學堂。
茶樓原名為「葡萄居」,於一次易手後才更名為「陶陶居」,
寄意光顧茶樓者都「樂也陶陶」。


● 茶樓門外人流絡驛不絕

這裡是廣州早期的「文人食府」,
連著名思想家康有為都曾是忠實的座上客。
現展示於酒樓大堂的金漆招牌正是康有為的墨寶,
旁邊寫上「南海康有為題」,是陶陶居的鎮店之寶;
而門外的一對長聯亦是出自名書法家秦咢生手筆,
其名氣之盛可見一斑。


● 康有為題字的金漆招牌

陶陶居樓高四層,三樓設有大型廂房「霜華小院」,
以其前身之書院命名。廂房中間為一露天小庭院,
種有小樹、展有古石,十分優雅。
這老茶樓本身就是一個尋找西關文化的景點吧。


● 霜華小院

● 小庭院植有小樹,猶如置身室外

有意光顧者宜留意其茶市時段,
我們於假日下午三時半光顧,原來下午茶時段只做到下午四時便休市。
為了一嘗老店滋味,我們堅持於有限的時間光顧,
怎知樓面阿姐見我們光顧,態度又差又冷漠,甚至想「勸退」我們...
(這種態度是廣東和香港老茶樓的「特色」吧!)

同桌的本地食客教我們不要退縮,半小時絕對有足夠時間——
首先要主動一點、大聲一點「逼」阿姐開單;
然後在收爐前攜同點心紙走到各大點心櫃位選取各種心儀點心;
最後回到座位慢慢享用,吃過了休市時間都沒有問題。


● 茶樓中層雅座

廣州的街坊其實十分熱情,教我們如何應付樓面阿姐之餘,
又給我們介紹荔灣區的各處景點,認真好客!
那兩位熱心的食客講得興起,都忘記了我們都講廣東話,
介紹景點時竟以「廣式普通話」講解,
身為香港人遇上廣州人跟我們講普通話,實在令人會心微笑。


● 點了好多點心

來得太遲,剩下的點心選擇不多,排骨、鳳爪、燒賣、叉燒包還是有的。
或許好味的點心早已售罄,我們所點的味道都不太出色...
就是鮮蝦燒賣和排骨比較滿意;特別強差人意的是其叉燒包,
麵粉太厚叉燒太少...


● 較滿意的鮮蝦燒賣

一面食點心,無意中聽到剛才那兩位食客的對話,
發現廣州本地人對話言語間頗多「粗口」(即粗言穢語),
他們運用粗口的技巧簡直可以「爐火純青」、「無孔不入」來形容!
兩名主婦在閒話家常竟然都可用上各種粗口作助語詞,佩服!
不少香港人往往會視粗口為禁忌,好大的對比呢。

點心點得太多,吃得飽飽的,埋單價錢在廣州來說亦不算便宜。
離開陶陶居,見對面「南信牛奶甜品專家」賓客如雲,
偏愛奶製甜品的我當然心動,不過實在太飽嚥不下更多東西,
只怪剛才吃得太多...以後還是有機會再來的!

陶陶居
廣州市荔灣區第十甫路20號
營業時間:6:15-23:30(只於早午晚茶市時段開放)



異國風情:沙面島Map ]

上下九步行街十分長,從第十甫路走到上下九廣場便退出了。
然後就轉到今次行程的最後一站——沙面島。


● 沙面大街

前往沙面島可以乘搭地鐵1號線到黃沙站;
從D出口出站,走出西城都薈商場;
往南行越過行人天橋便會到達沙面島的西北面。



由於我們從上下九廣場出發,附近沒有地鐵站,
而且離沙面島又不太遠,還是步行前往最直接。
從上下九廣場南下康王南路一直走約15分鐘便到達沙面島東面。


● 連接沙面島東面的橋

沙面島跟海心沙島一樣,同是由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
自明代已有記載沙面島用作管理外商貨物進出;
清代中葉,清廷在此建了炮台,用以保衛廣州城池;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廷被迫把沙面劃作英法兩國租界,
直到二戰結束,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才把沙面島主權收回。

● 沙面大街2、4、6號——紅樓(原海關館舍)

● 沙面大街36、38號——原法國傳教社樓

● 沙面大街26號——原台灣銀行

● 沙面五街4號——原泰和洋行

● 沙面大街54號——原滙豐銀行

● 分佈於沙面各處的雕塑之一「樂韻悠悠」

● 無處不在的Starbucks

沙面島被英法佔領這近百年歷史,曾有多國領事、銀行和洋行進駐,
建有一百五十多座歐式建築,有仿哥德、新巴羅克和新古典等風格,
這些歐風建築至今仍保存得不錯,走在其中很有異國情懷。
這裡更保留了百多棵古樹,難怪被譽為「綠洲中的建築博物館」。
1996年沙面島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天主教沙面露德聖母堂

除了發掘文化歷史,沙面島更是一眾準新人拍攝婚紗照的勝地。
這裡兩座有過百年歷史的小教堂更是婚紗照取景熱點——
一座是位於舊法租界區的天主教沙面露德聖母堂;
一座是英國聖公會於舊英租界區興建的基督教沙面堂。
跟石室聖心大教堂一樣,兩間教堂只於禮拜日或婚禮場合開放。

● 露德聖母堂入口為彷哥德式建築

● 基督教沙面堂

●基督教沙面堂的背面

走到沙面島南面,見到白天鵝賓館,這裡曾接待多位國家元首和名人,
包括英女王、美國前總統尼克遜和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等。
(到訪期間由於裝修暫停營業)


● 沙面南面珠江江畔景色

白天鵝賓館旁邊是沙面公園,走在公園旁可以欣賞珠江江畔景色,
眺望對岸是洲頭咀和白鵝潭一帶。



抵食夾大件:Lucy's Bar & CafeMap ]

繞著沙面島走了一圈,是時候找一家餐廳休息一下。
來到了沙面島南面一間美國風格的餐廳——露絲酒吧餐廳。


● Lucy's Bar & Cafe

這間餐廳開業20年有多,以濃厚的美國風格見稱。
餐廳分有室內和室外花園,以室內較有特色。


● Lucy's Bar & Cafe 室內餐廳裝潢

室內餐廳掛有多幅荷里活電影海報、明星照和懷舊車牌等裝飾,
部分是店家遠道到美國收集而來,亦有些是客人所送贈。
餐桌蓋上了格仔桌布加上藤製椅子,很有舊式西餐廳的風味。


● 大大份炸魚薯條

這裡提供多款酒類和非酒類飲品,亦有各種中西式美食,
其中超大杯的檸檬茶和超大份的扒餐都是客人至愛。
由於下午茶還未有消化,我們只叫了一些小吃。
連炸魚薯條都非常大份,而且味道不錯!


● 蘋果批 + 雪糕

這裡的甜品餐後必點,我們選了自家製蘋果批加雪糕,
熱騰騰剛出爐的蘋果批加上冰涼香滑的雲呢拿雪糕,味道十分好!

這裡用餐不用花太多卻能吃得飽飽的,值得推介。

Lucy's Bar & Cafe
廣州市荔灣區沙面南街3號
營業時間:11:00-26:00
http://www.lucyscafe.cn/

離開沙面島,走到黃沙站搭地鐵回到廣州東站,
要趕上八點半的直通車回香港了。


● 前往離境大廳



後記

廣州的確有很多好去處,因行程所限不能一一到訪。
除了紅專廠,還有太古倉、1850、TIT等創意園區;
除了石室聖心大教堂,還有如基督教東山堂等多座特色老教堂;
除了上下九和沙面,還有北京路步行街、荔枝灣涌等舊城好風情;
還有不少美食、青山綠水、溫泉等好去處...

這個鄰近香港,集創意藝術、商業金融、歷史文化、
自然風光、美味佳餚於一身的名城,淺遊兩天當然意猶未盡,
遇著短假期,還是會再來花城一趟。


Read more: http://chengtoby.blogspot.com/2013/12/china-guangzhou-day2.html#ixzz3EyEU2mPh





















搭火車遊廣州.下 (石室聖心大教堂 上下九 沙面) | 韜滔不絕

4 則留言:

helenmoonstone 提到...

和平鎮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下轄鎮)



和平鎮,隸屬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位於潮陽區西部,東與金浦街道相接,西和潮南區峽山街道、臚崗鎮毗鄰,北靠西臚鎮、銅盂鎮,南連潮南區成田、沙隴鎮。 [2] 鎮域面積58.94平方千米。 [4]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和平鎮人口185507人。 [1]

唐大曆年間(766~779年),建寨。南宋末年(1277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率兵抗元,屯兵蠔坪寨,有感於這裏地氣古樸平和,曾題書“和平里”,遂改名和平。1983年,改稱和平區。1986年,改為和平鎮。 [2] 截至2020年6月,和平鎮轄19個社區、2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中寨社區 [2]

2019年末,和平鎮有工業企業61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9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0個。 [4]



中文名和平鎮 外文名蠔坪 [2]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 地理位置潮陽區西部 面 積58.94 km² 下轄地區19個社區、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中寨社區和中路 電話區號0754 郵政區碼515100 [2]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大峯風景區
靈泉古寺
和平橋
下宮古廟
龍華寺 車牌代碼粵D 人 口185507人(2020年11月1號0點)


歷史沿革

唐大曆年間(766~779年),建寨。

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分屬新興、興仁兩鄉。

元、明、清至民國初分屬峽山、舉練都。

民國十年(1921年)起,屬潮陽縣第四區。

1956年,劃分為和平、溪頭、港頭3個鄉。

1958年,合併成立和平公社。

1983年,改稱和平區。

1986年,改為和平鎮。 [2]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和平鎮轄中寨、新和、鳳皋、鳳善、和平、高豐、白石、和黼、下厝、新龍、五和、下寨、塘圍、里美、光明、潮聯、堤內、練北、臨昆上19個社區,安轎、練崗2個村民委員會。 [2]

截至2020年6月,和平鎮轄19個社區、2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中寨社區。 [2]

地理環境

和平鎮位於潮陽區西部,位於練江下游,地處練江平原。東與金浦街道相接,西和潮南區峽山街道、臚崗鎮毗鄰,北界西臚、銅盂鎮。南連潮南區成田、沙隴鎮。 [2] 和平鎮行政區域面積58.94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和平鎮總人口17369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693人,農業人口164005人。有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台胞10多萬人,是潮陽區重點僑鄉之一。 [2]

截至2017年末,和平鎮常住人口209390人,城鎮建成區人口111821人。 [6]

截至2018年末,和平鎮户籍人口194239人。 [5]

截至2019年末,和平鎮户籍人口196006人。 [4]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和平鎮人口185507人。 [1]




經濟




綜述

2011年,和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405元。 [2]

2011年,和平鎮工商各税收入7267萬元。 [2]

2011年,和平鎮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1億元。 [2]

2019年末,和平鎮有工業企業61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9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0個。 [4]




農業

2011年,和平鎮耕地面積1.59萬畝,林地面積2.07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8萬畝,總產量1.16萬噸。淡水養殖2175畝,水產品總量2132噸。農業總產值1.3億元。 [2]


工業

2011年,和平鎮擁有工業廠房20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5萬多人。累計擁有省著名商標12個,省名牌產品3個,省高新技術產品5個,省高新技術企業8家。 [2]

2011年,和平鎮20個工業重點建設項投入資金4.6億元,新建廠房15萬平方米,新增產值5億元。

2011年,工業總產值145.97億元。 [2]


交通運輸

2011年,和平鎮的和鋪、下寨、里美、練崗等8個村(社區)投入約1000萬元,進行道路修建,發動企業捐資100多萬元,改造、架設新和惠路路燈,全長2.5千米。 [2]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和平鎮有大峯風景區、中寨植庭文化活動中心、新和體育健身廣場、和鋪農民公園7個公共文化活動場所,農家書屋21個,民間業餘文藝曲樂隊、鑼鼓隊17支。




醫療衞生

2011年末,和平鎮內有醫院2所,有村衞生站12個。 [2]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大峯醫院(原名廣東省潮陽市大峯醫院)設置專業科室80個,配套牀位800張,現有專業技術人才478人,專家54人,中級職稱人員80人。 [2]

和平衞生院1996年被評為“一級甲等”醫院。設置臨牀輔助科室16個,配套住院病牀40張,有衞生技術人員128人 [2]




社會保障

2011年,和平鎮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4.7%,新型農村社會保險參保率25.6%。 [2]




郵政電信

2011年,和平鎮程控電話裝機容量3萬門,電話用户超過2萬户,網絡快車用户超過5000户。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和平鎮有4所完中(其中潮師高級中學和新世界中英文學校為區直屬),3所初級中學,23所小學,小學在校生3.28萬人,教職員工1762人。適齡兒童人學率達到100%。投入資金近6000萬元,新建、擴建教學用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完善校門、圍牆及運動場地等建設、配套設施一批。由香港力嘉集團捐資近4000萬元建設的南僑中學分校力嘉中學,佔地面積6.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主體工程已完成。


基礎設施

水利

2011年,和平鎮有小II型水庫5座,塘堰3個,正常庫容286萬立方米。

風景名勝
和平鎮大峯風景區位於324國道和平路段北側,是海內外鄉親慕名瞻仰尋根渴祖的潮汕知名風景區。譽稱潮陽“八景”之一的“虹橋跨練”(即大峯祖師興建之和平古橋),宋大峯墓、和平報德古堂、靈泉寺(明天啓四年皇帝賜額為“靈泉護國禪寺”)等四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皆在風景區內。 [2]


helenmoonstone 提到...


廣州地鐵那些稀奇古怪的站名都是怎麼來的?

2016-07-03 由 原味人生 發表于旅遊


一號線/廣佛線:

體育中心:不熟悉廣州地鐵的人去坐一號線,去天河城廣場還是正佳廣場,時常要面對一個世紀難題——分清楚體育中心和體育西這兩個站。體育西路站取名於所處的馬路,但體育中心站實際上是處於體育東路上,與體育中心其實也是有一定的距離(從體育西路站到天河體育中心的距離與從體育中心站到天河體育中心的距離相差不遠),因此如果按照體育西的命名方法的話,這裡更準確的話應該叫體育東路站。

此外,地鐵體育西路站尚且與BRT體育中心站緊密相連,但從BRT體育中心站從地下過地鐵體育中心站反而更曲折,反而從BRT石牌橋站過去地鐵體育中心站更為直接,因此竊以為體育中心地鐵站有點名不副實。

長壽路、公園前:
許多人都去過或至少聽過廣州的兩大著名商圈,荔灣區的上下九,和越秀區的北京路。然而從小跟爸媽來廣州買和玩的時候就覺得奇怪,怎麼這麼旺的兩大商圈,都沒有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的地鐵站呢(直到近年開通的六號線才有了北京路站,但那邊已經靠近人氣相對不足的北京路南段了)?

上下九一帶的地鐵站位於長壽路一帶,故名,但許多人出長壽路站卻一般不逗留在賣玉器首飾的長壽路站,奔上下九步行街去;而北京路一帶的地鐵站位於人民公園前,因此叫公園前,但許多人卻不會在人民公園玩耍,出站後目標很明確地走十分鐘左右到北京路去購物。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我們一直把長壽路默認為上下九,公園前默認為北京路了。而因為長年累月的聽和講,人們心中對公園前站之於北京路的定義,更甚於新開通的北京路站對北京路的定義。最後說一句,位於一二號線交接處的公園前站,又名終於有位坐了站。坐過廣州地鐵的都懂。

西朗:一號線和廣佛線的接駁站,站名取自於附近的西塱村。當年一號線始建於九十年代,比較早,字庫中打不出異體字「塱」,從而直接把人家名字改為「西朗」,那種感受跟我小時候名字中的「梓」被別人誤寫成「子」的感受是一樣的。如今六號線二期將會在天河東北部開通柯木塱站,晚出生的站能用上「塱」了,西朗站卻因為改站名需要大量的更改和成本,依然叫不了本名的西朗。

桂城:桂城街道是佛山市南海區的經濟、行政中心,所覆蓋的是一大片的行政區域,包括廣佛線上的金融高新區、千燈湖、【蟲雷】崗、南桂路、桂城、朝安這六個站都位於桂城的範圍內,而單列出這一個站點叫桂城有點莫名其妙,我個人覺得唯一講得通的可能就是桂城作為南海的中心,位於南海區政府旁邊的這個就叫桂城站了。

TIPS:
順帶提一下,L1當中從楊箕開始,往西到東山口、烈士陵園、農講所、公園前、西門口、陳家祠這前後七個站,分別是從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一直排到中山七路,沿著廣州城東西走向的主幹道之一的中山路一直走,因此按照路名來記憶相當容易把L1記住。而剩下的中山八路,在L1的最終規劃中被可憐地排除了,而直到L5建設時才有了中山八路站,也是上述提到的中山路的八條道路的站點中,唯一一個以路名「中山X路」本身來命名的地鐵站。

坑口:附近有一條很大的村落「坑口村」而得名。但地鐵站離真正的坑口村有一小段距離,而且從地鐵站走路或者駕車去坑口村都不算方便,因為出地鐵要往回走才能到,馬路也是相反方向的車流,因此在老一輩意識里,坑口村和坑口站其實是2個地理概念,反而叫「芳村客運站」更容易定位——皆因地鐵站與對面的芳村客運站更近且無縫銜接。

燕崗:這裡的正式地名明明是燕子崗,雖然廣州有燕崗路,但那在地鐵站外幾百米處。

花地灣:對應地理位置為芳村的地名——花地。芳村和花地在老一輩的記憶中,是相鄰的2個地方,在珠江隧道和珠江大橋(這兩個是近代最早從陸路聯通廣州城區與芳村地區的交通要道)未建成開通前芳村主要以花卉種植為主,因此地名叫花地。花地就有典故了,但那個灣,至今仍然沒找到,即使有類似,也與地鐵站有段距離。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lzvax9.html

helenmoonstone 提到...

三號線:

石牌橋、崗頂:這是廣州市內鮮有的BRT與地鐵的位置和站名都各自重合的、相鄰的兩個站,石牌橋站取名自連接天河南與石牌村之間短短的那條石牌橋,崗頂站取名自石牌村北部丘陵頂上的市集而得名。但奇怪的是,石牌橋本尊實際上離崗頂BRT站比離石牌橋BRT站還近;而崗頂地鐵站旁邊就是石牌村牌坊及入村口,要取名的話那裡似乎比實際身處於天河南的石牌橋地鐵站更適合在站名中叫「石牌」二字。

京溪南方醫院:不知道廣州地鐵是不是特別喜歡在白雲區的站名玩拼接,站名前半部分取自「京溪村」,後半部分取自毗鄰南方醫科大學的「南方醫院」,乃南醫大的第一附屬醫院,該地鐵站鄰近上述兩處地方,但取名時不只取其一,偏要拼接在一起,創造出「京溪南方醫院」,只有長安女子醫院能夠與之一戰了。

TIPS:L3除了番禺廣場到天河客運站這條線外,還有從體育西到機場南的北延線,當中包括雙開門、三地鐵等對沒坐慣L3的人們來說很殘暴的不合理設計。其實話說回來,讓我最不爽的就是沒有一個地鐵站鄰近我們學校,L3上算是距離我們較近的崗頂站和華師站都要走十多二十分鐘才到,肉體未累心先累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lzvax9.html



四號線:

車陂、車陂南:四號線在車陂村往南的下一個地鐵站取名為車陂南,這種改名特色也見於四號線的大學城南和大學城北、五號線的大沙地和大沙東,在原有的地名上直接加方位來造出地名。突然好想深圳地鐵在南山區以南弄一個南山南站。

TIPS:L4擁有廣州地鐵最長的一段地上鐵,往金州方向行駛,過了新造站以南的一段距離後,列車從黑暗中「破土而出」,疾馳於高架橋上。

此外,廣州地鐵的L2、L3、L4三條線是從西往東分布,基本上南北走向地分別貫穿於白雲(只有4號線沒經過白雲)、天河、海珠、番禺這幾個區——就珠江北岸而言,西邊的L2接近越秀區西部,中間的L3剛好處于越秀區(原東山區)與天河區的交界,L4則位於天河區內。這樣一來,記住這三條縱向分布的地鐵線的主要站點其實也不難。

五號線:

三溪:相比起前文提及的拼接站名而言,三溪站的得名更是一個神奇的存在。處於天河區最東端與黃埔區接壤的這個站,由於地鐵站周圍有宦溪、石溪、蓮溪三條村,建站時為了三條村都不得罪,又苦於拼接術在這裡不適用,就乾脆新創了一個叫「三溪」的名字來概括之。

TIPS:要記住L5的主要站點,秘訣在於其西半段大部分位於環市路上,跨越秀、荔灣兩區;而東半段基本位於貼近珠江邊的花城大道和黃埔大道上,跨天河、黃埔兩區。

順帶說一下,環市路、東風路、中山路是廣州主城區三條自西向東的主幹道,前文已講述L1主要在中山路上,而L5的西半段主要在環市路上,至於東風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早年的公交線路太發達,僅有毗鄰東風西路一帶的紀念堂和西場站位於這條城市主幹道上。

六號線:

團一大廣場:規劃的時候這裡曾經打算直接按照區位而叫越秀南站,在最終確定叫「團一大廣場」後,許多人表示斷句捉雞,說「團一/大廣場」和「一大團廣場」的人占上風。

該名字由來是中國共青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曾在這附近的東園召開,但有是有「團一大」的舊址,但從來沒有「團一大」的廣場,所以在六號線上的這個站點要施工的時候,果然在地鐵上蓋處建了一個「團一大」的紀念廣場,跟地鐵站基本同齡,甚至給人一種我為了符合這個地鐵站的預設名字而幫在它的出口新建一個廣場,來證明站名這麼叫是沒錯的感覺。

TIPS:縱觀整條六號線,不知道是不是中國地鐵史上站名最多「沙」字的一條線路,從西部臨近佛山處的連續三站橫沙、沙貝、河沙,到黃沙、沙河頂、沙河,一條線路上有六個站都帶「沙」,而且還有「沙河」、「河沙」這樣名字剛好反過來的站名,頗有意思。

八號線:

新港東:眾所周知,新港東路是海珠區東北部的一條道路。要吐槽的是,八號線過了赤崗站往東行駛後,沿途的磨碟沙、新港東、琶洲、萬勝圍這四個地鐵站都位於新港東路上,偏偏有個位於馬路中間的叫了新港東,難道就它能代表新港東路其它不可以嗎哼!

說正經的,根據新港東站所在的地理位置,叫作會展西路站或會展中心站,也許更加精確和適宜。

萬勝圍:這是廣州地鐵史上最逆天的一個站名,因為「萬勝圍」這名字,是廣州地鐵首次以原創新名字的方式去命名一個站點。從維基百科檢索到的資料,「萬勝圍」是解放前一個地主對自己所擁有的幾十畝土地的命名——而由於當時規劃站點的時候,今日的萬勝圍附近多為土地,沒有任何高樓建築,故本站被地鐵官方命名為「萬勝圍站」,取了一個與當地歷史曾用名毫無關聯的名字。插一句,如今作為地鐵四號線、八號線交匯處和有軌電車終點後,無數房地產已拔地而起,與建站之初已經相去甚遠了。

正因為萬勝圍這個名字,很多乘客以為這附近有「萬勝圍村」,但現實中並沒有這座村,因為地名是羊角地鐵官方憑空安上去的。建站時,由於這個站名過於陌生,因此存在許多爭議,有部分人建議使用最初規劃時取的名稱「琶洲塔站」,但琶洲塔距離這個站點還有好一段距離,不像「廣州塔站」一出來就是廣州塔了,因此並不適合命名為「琶洲塔站」,而一直沿用「萬勝圍站」這個名字至今。

TIPS:在中大站下車的,百分之九十不是中大學生……

APM線:

廣州APM線,英文名是Automated People Mover systems,中文全稱叫廣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區市政交通項目旅客自動輸送系統,位於廣州新中軸線上這短短的一段地鐵,聽名字就覺得很高大上。

但只有親歷過上下班高峰期的三號線的人才明白,處於一號線和三號線交接處、三號線和三號線北延線交接處的體育西路站才是真正的旅客自動輸送系統,因為當你在站內換乘的時候,人多得根本不需要你動,也根本不由得你動,就前擠後擁地把你自動輸送到車廂內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lzvax9.html

helenmoonstone 提到...

西關故居瀕清拆 2010年02月02日(二)

廣州啟動大規模舊城改造,當局雖宣言將對有價值建築修舊如舊,但近期公布的荔灣區恩寧路(又名粵劇街)改造方案,預定被清拆的十一萬平方米範圍,竟包括眾多粵劇名伶的舊居,包括港人熟悉的已故粵語片演員、香港導演楚原父親張活游的故居,以及何非凡、紅線女、陸雲飛等名伶舊居。目前已有學者致函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要求保留,楚原的妻子南紅亦認為,張活游故居應該保留。

「家家有白燕,滿街張活游。」曾拍戲二百三十多部的張活游,原來出身粵劇界。他是廣州八和會館「粵劇人才養成所」的第二屆畢業生,曾在白玉堂的興中華粵劇團當正印小生。

珍藏古家具戲籠戲服
據指出,張在廣州西關置有兩處物業,其中一處位於恩寧路十六甫西二巷,已買下五十多年。張活游定居香港後,該棟兩層高小洋房由女婿葉兆柏居住代管。半個世紀過去,該棟房子仍完整依舊,裝修一如往昔。屋內仍珍藏着張活游喬遷時的整套昆甸木家具、進口鱗皮玻璃、柚木地板,還有當年劇照、戲籠、戲服衣架。

八和會館及荔灣區檔案局、文化局等單位,曾耗時八年調查確定,恩寧路、多寶路、逢源路及寶華路一帶,有上百間粵劇名伶的故居或舊居,如「花旦王」千里駒住多寶路;匯源橋腳四號曾是名丑生陸雲飛的私人別墅;芳艷芬住蓬萊路;何非凡、紅線女,以及蟾宮女和少崑崙夫婦都住過吉祥坊等。

學者提倡發展文化帶
有學者認為,眾多名伶故居中,以張活游和芳艷芬的舊居保留得最完整。根據荔灣區公布的恩寧路片區改造方案,張活游的故居納入總達十一萬平方米的拆遷範圍,原址或建成新的西關大屋,又或改造成一片綠地。文物保護專家湯國華造訪鑑定後說:「這棟房子肯定不是危房,還能用上三十年!」

該片區已確定保留的三處著名建築,只有八和會館、鑾輿堂與李小龍祖居。葉兆柏認為老屋與八和會館猶如蟹爪與蟹殼,應與八和會館一起保留。南紅亦稱夫婦倆雖已很少去西關,仍覺得拆故居可惜,當局應保留其家翁故居。

「要保的不只一個張活游!」有專門研究香港電影的學者指出,廣州應以八和會館為中心發展粵劇文化帶,發展粵劇文化事業,建議相關的古舊建築,應真正做到修舊如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