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Lang Lang


來源: 蘋果日報20101024


郎朗,無數訪問,多個形容詞披在他身:狂傲、自負、不屑與李雲迪比較……稱不上好的印象,卻在初見面的驚鴻一瞥間,煙消雲散。
他接受車輪式的訪問,知道我是下個車輪,匆匆跑過來我面前伸出「 V」字道:「給我兩分鐘。」又跑往洗手間。
須臾訪問開始,跟我相握的鋼琴大手卻是未完全吹乾透,仿佛在宣告他是個未大透的孩子……
郎朗,28歲,世界知名鋼琴演奏家。3歲因模仿卡通《 Tom& Jerry》而開始彈琴。17歲代替身體欠佳的安德烈.瓦茲(Andre Watts)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登場,一舉成名。除個人成就,郎朗亦積極推廣古典音樂予大眾,他成立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贊助部份有天賦的6至10歲孩童學琴。他亦被《時代》周刊雜誌評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再有天賦,眾所周知,郎朗的成功,還得用汗與淚換來的。他的自傳曾述他3歲學琴後的生涯,在北京學音樂的壓力,父親辭工陪行,向親友借5萬元孤注一擲往國外比賽……戲劇性的過往,我請郎朗以他熟悉的音樂形容,他停頓兩秒,娓娓哼出。「一開始是巴赫的小步舞曲,很簡單,比較 Children,因為小時候生活很單調,然後一點點變成蕭邦的練習曲( Etude),在北京較困難時應是莫札特的第五交響樂,比較 Struggle,很悲痛困難,一點點變成李斯特,在美國變好了的日子就是 Hip Hop……」不想不懂裝懂,我除了能從莫札特最出名那首「登登登凳」想像他在北京的日子,是繃緊掙扎外,最能了解的,還是他用 Hip Hop形容自己現在的那份從容。今日的他,還有甚麼天煞曲目是應付不來的?「沒有彈不來,只能說以後會更好,有些東西是需要時間來推的,當然為了明天彈得更好,就要今天開始!具體的,就是巴赫,他的曲很宗教性,這也是東西文化的差異。所以我出國就把西方的書讀一遍,歌德、海明威;再看畫,看法國畫派、意大利畫派,一點點明白西方的風格和想法,才會知曉莫內的畫,配德布西( Debussy)的音樂。」郎朗說沒有彈不到的曲,以為就此窺見別人常冠在他頭上的傲氣了,再下一城,問他有沒有想挑戰的人?「沒有,我想好好虛心學習,若是想着挑戰,不會成功!」答案過於標準?別忘了他是幾許狂傲的郎朗,如今做慈善教小孩彈琴,他說是「切磋琴技」。《時代》周刊雜誌選他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問及他覺得自己如何影響世界,他說:「是音樂改變了我,我只是音樂家,我不會將此擴大……」
懂得欣賞古典音樂的朋友說,郎朗在新碟中,無論技巧和情感上都進步了,內斂了。大概,越來越孩子氣的郎朗,卻真是長大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