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Photography (夜間拍攝技巧)

先要理解你問題的成因,「太光」及「黑晒」兩個問題都是測光問題,而dc又不能控製閃燈強弱,故又將問題加深。而「背景既夜景燈光d靚d, 但有少少矇」問題,「矇」和有冇用閃燈是無關的,成因只會是對焦錯or手震,又或者是「景深」問題,因對焦集中了在前景,後景就會blur,但要談「景深」就要長篇大論,現在只就你的夜間拍攝問題作出一點建議。



正如你所說,在一般情況下,用自然光拍出來的相是最自然的,但問題是我們看到一件物件,是因為眼球感應到物件的光,燈、太陽等本身會發光,我們會看到,人、書本等不會發光的東西我們可看到,是因為燈、太陽射在人身上再反射出來,故沒光時就看不到不會發光的東西,相機不論是ccd或菲林,感光的效果始終和眼球不同,一定人眼看到,覺得ok、「自然」的畫面,拍成相片反而會不自然,所以有時在否些情況下(如背光)就算是日間拍攝,我們都會有機會用閃燈、反光板等去補光,所以絕不能說用燈就不自然,因為很多時反而是用閃燈令相片變得更自然。



canon 700是否就是 a700呢?如果是的話,應可作一定程度的「手動」,解決你1方法有兩個:



方法一(手動):

1.理論上夜間拍攝用「長時間曝光」及推高iso就可以,亦即是自然光,「長時間曝光」即用慢快門,如平時用1/100一秒,現在則可能用1秒(這數字只是舉例),慢快門加推高iso就可以。

2. 但用慢快門就不能手震,一手震相片就會矇,所以一定要有腳架或者可以固定相機的東西。

3. 就算相機可固定,都要留意拍什麼,拍不會動的東西就沒問題,拍人就要注意,因為就算相機不會震,被拍攝的人都會郁,輕微的郁動都會令人物的型象矇,這時候就要用「後簾閃燈」,目的不單是補光,更加是要固定人像(原理太長不解了),沒加閃燈的話,好可能變成背景清人物矇。

4 只要長時間曝光 + 後簾閃燈,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夜間人物同背景都夠光又自然」5. 以上是假設了背景有發光東西,如背景是一塊沒光的牆,就要打燈解決,但需要更高深技巧,不談了,按你需要,這方法應可解決了問題。



方法二(自動):

上面說的東西,講求你對攝影有一定認識,所以一般dc都將以上所有程序變成一個「夜間人像拍攝模式」,你只要用a700的「夜間人像拍攝模式 」+ 腳架 就可以了,當然,手動的話可以調較到更合心水的效果,但如對攝影技巧認識不足,這模式也算方便。





關於iso問題,雖然說夜間拍攝要高iso,但超高iso就會越多noise,一般dc而言,過了iso200的noise差不多都不可接受,雖然canon控制noise都不錯,但都不建議用到400。如果你用的是20d、5d、1d,用到1600都ok,但a700的話,最多都是200好了。而且,拍攝發光的東西,又最好iso低一點,因為光位才會靚一點,咁即係應該高定低呢?set中間?sorry,真係答你唔到,因為要按當時情況而定,也視你想要什麼效果,同是拍煙花,有人用200,有人用800,dc可看即時效果,不妨多拍多試。

拍夜景時

用夜景模式+降EV值+用倒數兩秒自拍(防手震)



大部分都能照出好照片

尤其在夜景模式下防手震很重要

晚間光線不足,相機為了影出清楚的相,便會加長暴光時間,以吸收足夠光源來形成影像。

但加長暴光,會增加相機被移位而導致影像模糊的機會。

人手提著相機在夜間影相,因為人手點都會有少少震,所以令到拍出來的相手震。

用三腳架來影相,可以避免手震問題,變相減低拍出模糊相片的機會。



如果冇三腳架,那就可以把相機放在固定物作之上。例如欄邊,石壆等處,用倒數模式自動拍攝。又或者一定要用手拿相機拍攝的話,可以調控相機的暴光時間為較短時間/快門速度加快,並增大感光度(ISO)。不過,增大感光度會導致雜訊增加,縮短暴光令到暴光不足而導致相片太暗。



用閃光燈能補救暴光不足問題,但夜間拍人像,用閃光燈的話,會導致前景明亮但背景暗淡。就算要用閃光燈,用較少功率的閃光燈作些少補光即可。仲有要避色附近有強烈光源直射相機,否則便會令拍出的相片誤以為暴光足夠,而縮短暴光時間,得出的相片就只有該光源清楚但其他景物暗淡。



若是影維港景色,則把相機固定,並調較相機的暴光時間較長,ISO較低,那便可以拍到清晰的景像。 使用V8 / DV攝影機拍攝夜景是一件十分頭痛的問題,相信有許多USER都有慘痛的經驗,眼前燈火輝煌的美景,拍攝起來確是完全走樣,問題不是在攝影機,而是你不知如何運用手動調整的功能來對應,以下將我的拍攝心得給網友們分享。





大部份家用攝影機的USER,在攝影時都是將攝影機設定在全自動的狀態下,如果在大白天的室外或燈光充足的室內都還能應付自如,但是若碰到反差大如黑夜中的燈光,如才過不久的聖誕節燈飾及國慶日總統府週邊建物的燈飾,那就沒輒了。不但一顆顆的燈泡成了一片光團,且金黃的燈色也變成了白光 (如圖A就是以全自動所拍攝的景像),細節全不見了,顏色也不對了。



再看到(圖B)在同樣的場景,同一部攝影機拍攝出的效果卻完全不同,這不是運用影像特效,而完全是由攝影機本身的手動調整功能所完成的。圖中燈光的顏色與肉眼所見差異較小,主要是攝影機本身的"白平衡功能(White balance)"也就是主掌拍攝時針對不同的光源調整出正確顏色的重要功能,它的職責就是將光源在一定範圍內儘量調整到接近白光。



這下問題來了,金黃色的燈光也就是在 (太陽剛下山時以自動白平衡,手動光圈拍攝) 這種情況下給做掉(如圖A),沒辦法它無法分辨美醜,它只是忠於它的工作,所以我們要以手控來下指令給它,如何下呢?





首先將全自動功能切換到手動調整功 能上,找到白平衡功能 (White balance)。      

一般大都以圖案來表示,如:太陽表示室外晴天,一朵雲表示陰天,燈泡狀表示室內鎢絲燈,或有得是有夜景模式。

將功能選擇在[室外晴天],如此就能鎖定在此位置上。至於為何要選此模式,非三言兩語可道盡,往後在研討會中會針對白平衡功能(White balance)詳加說明。      

解決了顏色問題後就是亮度的問題,一般是以縮減光圈或亮度來因應,找到亮度調整鍵,看著攝影機的觀景窗或LCD,以目視來調整,直到可分辨出一顆顆小燈泡為止。
    Source: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12301018

    沒有留言: